top of page
《旖旎時光》刻畫壓紙工傳奇 何俊輝

《大公報》2011年4月18日

 

  在《回收旖旎時光》(香港藝術節及香港演藝學院聯合製作)的場刊中,編劇鍾燕詩表示《回》劇的創作靈感來自捷克作家赫拉巴爾的小說《過於喧囂的孤獨》,《回》的故事骨幹、精神及主角特質跟該小說差不多,只是兩者在劇情內容上有很多不同。

為興趣死而無憾

 

  林澤群飾演的阿達是個在廢紙回收場做了三十五年的員工,負責用機器將廢紙壓成像方糖的形狀,收入微薄;但富戲劇性的是,阿達原來是個飽讀各類書籍、熱愛藝術的書迷,他會把從廢紙場發現的書搬回家,令家中藏書超過二千本。此外,阿達用壓紙機前又會以其藝術家的眼光,看看如何能將一塊「巨型方糖」變得美輪美奐(如選印刷最精美的紙放在一堆廢紙的頂及底部),導致工作效率奇低,終使他被管工(陳郁憲飾)辭退。失業的阿達返回公司,並發現代替他的年輕人不愛看書又不講求「打包」(形容將廢紙壓成方塊)的美感,只顧高速的工作效率,於是阿達心傷得走到壓紙機下了結生命。

 

  《回》的故事使筆者聯想到:對一些人而言,興趣在人生中比工作、事業成就重要得多,因為會帶來更多自由和快樂,即使要為興趣而死,他們也死而無憾。可惜對社會大部分人而言,往往忙於工作而將興趣拋諸腦後,沒想過如何將興趣跟工作連結在一起,他們或視沉迷上網、消費、賭博等同「興趣」(其實是找不到令人生有意義的東西),可惜這些「興趣」無法長久使心靈得到真正的快樂。

 

  阿達形容自己的一雙手是「文化手」,並叫觀眾參觀自己的裝置藝術展覽(他視打包好的廢紙為藝術品),可見台詞具體地彰顯阿達深愛書和藝術的程度。阿達看書時,書中角色會幻化成真實人物活現眼前,例如陳郁憲飾演的阿伯拉、張紫琪飾的哀綠綺思,便上演了一段古代愛情故事;而阿達亦會幻想自己成為書中的男主角,跟他心儀的女主角曼倩卡(張紫琪飾演的另一個書中古代人)翩翩起舞。更過癮的是,管工跟阿伯拉同樣由陳郁憲飾演,換言之阿達其實是邊工作邊發白日夢,把管工幻想成書中人阿伯拉,令不少曾在公司、學校發白日夢的觀眾身同感受;劇中提及阿達有個狂愛藍色東西的弱智弟弟,弟弟荒誕地死於一條藍色溝渠中,可說是阿達愛書、藝術和愛喝酒的寫照,亦可感受到阿達以弟弟的例子證明自己不是社會異類。

演活打工仔之苦

 

  為演繹阿達,林澤群弄了一頭白髮兼臉上沾滿污垢,並穿了一條破爛的工人褲,可見巫嘉敏的服裝造型設計,能切合阿達工作多年的勞心勞力。

 

  林澤群明瞭阿達欲擺脫存在已久的孤獨感(於編劇筆下,一直只有阿達一人做壓紙工作),便在阿達跟觀眾互動的戲份中,將阿達「樂於、急於向人們(觀眾)分享自己的興趣」這心理狀態演繹得生動活潑;阿達埋怨管工常令他有「永遠都好似做錯事,要求別人原諒」之苦,又忿忿不平地將這種苦發泄到廢紙場常見的老鼠之上,咬牙切齒地強調「用壓紙機壓爛老鼠,不能心軟!」林澤群把阿達身為打工仔的苦與怒演得有血有肉(同時讓觀眾看到阿達寄情喝酒的心理因素),惹人同情、共鳴。

 

  陳郁憲一人分飾五角,用了五種演法使五個角色產生明顯分別,每個角色的細微和驚喜之處,都被他演得活靈活現,再配合巫嘉敏善用服裝造型將不同角色的特質加以放大,令觀眾有五個角色是由五位演員飾演的錯覺。

 

  台上出現一台巨大的壓紙機和一條巨大的廢紙輸送管,再加上由大量「巨型方糖」砌成的廢紙牆,令觀眾似親身在廢紙場目睹奇景;要改善的是壓紙機巨大得把字幕顯示器的英文字遮蓋了大部分。廢紙牆可按劇情需要變成桌子、碎紙機等傢具用品,筆者懷疑該些傢具用品可能是阿達設計的,凸顯了廢紙已跟阿達的日常生活充分結合起來,難怪他被辭退後異常傷心。

bottom of page